前一段時間,科室收治了一個特殊的患者。小燕萍,12歲,重度精神發育遲滯。入院時由家屬抱入病房,見其面黃肌瘦,衣著臟亂異味大,全身皮膚多處淤青和破損,嘴巴里發出咿咿呀呀不成句的聲音,稍不注意就開始出現咬衣服,嘬手指等行為……。
在協助其沐浴更衣時發現患者不愿意走路,而是在浴室地上爬行,打滾,行為紊亂,咿咿呀呀亂叫……。
看到眼前的這一幕幕畫面,我突然感覺心底像是打破了五味瓶,說不出是什么滋味。生活讓這個12歲的小女孩到底經歷了什么?最后在多名護士的協助下我們為她沐浴更換干凈整潔的衣褲,將其抱到氣墊床上休息,安排專人看護。
從家屬那了解到,患者出生時因窒息導致智力發育低下,3歲左右才會說“BABAMAMA”,至今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語。身上的淤青和皮膚破損都是自己咬傷的,抓傷的,甚至還會無故抓傷別人,并且生活無法自理?;颊吣赣H、哥哥均有類似病史,父母務農,家庭條件艱苦,自幼跟隨奶奶生活……
我想說不管小燕萍入院前是什么樣的生活狀態,既然現在送到我們科室住院,那就要讓她得到最專業優質的診療和護理服務,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改善她的病情,幫助她重拾生活的希望,告訴她世界很美好,并沒有把她遺忘。
查房時,護士詳細交接她的夜間睡眠情況、飲食情況、服藥情況等病情變化,針對皮膚創面壓瘡問題,??菩〗M已會診并擦藥膏處理……
蘇建寧主任多次組織科里醫生探討她的病情,為她調整制定了最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科里身為人母的劉護士或許更能體會到小燕萍的需求,主動自費為她買來了護理墊和她愛吃的零食;天氣越來越冷了,黃護士也從家里提了一大袋自己小孩未穿過的全新保暖衣褲,拿給小燕萍穿。護理員阿姨喂飯時說的最多的一句是“乖,小寶,要聽話,多吃點,補充營養就能快點好起來……。”
“小燕子,穿花衣,年年春天來到這里……,門前大橋下,游過一群鴨,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……”最近病房里時常能聽到這些耳熟能詳讓人歡快的兒歌。我們希望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,為她拼湊出一些兒童時期的美好記憶!
經過一個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,小燕萍病情好轉了,身上的淤青消散了,皮膚破損也已經愈合了,吃得好睡得香,整個人看起來干凈整潔舒適有精神。
她開始愿意下床活動了,剛開始走路的樣子踉踉蹌蹌,但邁出去的每一步都顯得很堅定,護士牽著小燕萍的手一路陪著她,給足她安全感。
她東張西望的小眼神中對這個陌生的環境充滿了好奇,每個病房都要進去走一走,瞧一瞧??吹阶雷由习l出聲音的音響、紅色綠色的水杯、有卡通人物的書本、路過身邊的其他患者……都要用小手摸一摸,碰一碰?;蛟S在她以前的生活中,有些我們以為再平凡不過的東西,在她的世界卻不曾出現過。
幸福不是不可高攀的高峰,而是抬頭就能看到的風景。在這個特殊的精神科護理工作中,始終有一縷亮光---善意和尊重。
靠近它,可以驅散疾病的陰霾,照亮生命的征程!讓愛變得更溫暖!
文/早期干預科女病區 賴麗萍